市政协委员苏景相代表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发言
在疫情防控总体向好、社会经济实现恢复重振的良好形势下,我市存量企业呈现出较为强烈的增资扩产需求。据统计,2022年全市281个在库重点工业项目中,属于增资扩产的项目占261个,计划投资总额近500亿元。然而,增资扩产项目落地动工进度与计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已动工的项目尚不及计划目标的一半,项目推进慢、落地难等问题凸显。主要原因一是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项目计划变化较大;二是增资扩产要素保障不足,资源供需匹配结构失衡;三是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政务服务能效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一是激发企业家创业斗志,多措并举鼓励企业家们拿出自身的情怀、担当,摒弃“小富即安”思想,把握发展大势,抢抓机遇增资扩产。二是办好“企业家日”系列活动,树立一批优秀企业家典型,广泛宣传企业家先进事迹和创新创业故事,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氛围。三是借鉴“莞商模式”,引导产业链链上企业取长补短、聚合资源、抱团发展,共同投资增资扩产和产业发展项目,拓展发展空间。
二、挖掘优质企业潜力,分类制定实施方案
一是充分挖掘存量优质企业潜力,对全市存量企业进行综合评价、遴选,选取符合未来产业方向、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比较优势、成长空间大的存量优质企业建库建档。二是做好增资扩产项目库建设和动态管理,鼓励优质企业申报增资扩产项目,针对不确定性较大的项目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做到常年筛选,滚动储备。三是引导优质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增资扩产方案,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增资扩产需求特征,一企一策,引导扶持企业采取买地扩产、原地增容、数字化技术改造等方式增资扩产。
三、强化发展要素保障,促进资源供需匹配
一是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合作水平,更好满足增资扩产项目资金需求。二是强化用地空间保障,通过安排增资扩产专项用地指标、加快村镇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建立市内增资扩产项目对接流转和成果效益共享机制等方式,支持企业就地就近增资扩产。三是加强土地二级市场管理,规范工业用地用房的转让、出租行为,防范打击圈地、炒地、“二房东”等问题,建立市级工业用地用房物业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推动交易信息透明化,促进工业用地用房资源供需匹配。四是加强水电气等保障服务,针对优质企业生产经营做好调度供应,加快出台水电气价格优惠方案,降低优质企业生产成本。
四、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加快项目落地动工
一是建立完善企业增资扩产项目政务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优质完善的线上政务服务。二是扎实做好土地整备和用地前期工作,加快处置用地手续不完善、规划条件不符、市政配套设施不到位等阻碍项目落地的问题,尽快把“生地”“半生不熟”的地变成“熟地”。三是深入推行“放管服”改革措施,继续优化和推广“标准地”、土地带设计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云看地”、审批事项“容缺受理”等改革创新政策,全面推广项目审批导办代办服务,把我市打造成项目落地最快的城市之一。四是推动增资扩产项目审批事项参照市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执行,对各项审查内容和审批环节采取集中审查、联合审批,形成快审快批、“拎着公章”现场办公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优化创新服务举措,增强服务企业能力
一是支持优质企业走出去抢市场、抢订单、抢人才,组织线上线下展会,助力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完善中山本土优质产品目录库,引导部门单位、企业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优先采购使用中山产品。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主动向优质企业、优秀企业家、行业协会商会等征询建议、问计求策,使各项规划、政策更接地气、更合民意。三是优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根据税收贡献,按等级给予优质企业、企业骨干人才及随迁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住房等优惠待遇和服务,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宜居宜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