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星期四
农工党中山市委会:推进中山与深圳战略合作迈向深度融合发展
时间:2023-02-07

微信图片_20230207151953.png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副主委何俊杰代表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发言

中共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要聚焦“十个坚定不移”,加快深中融合发展。当前,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加快推动深中两地更深层次融合发展迫在眉睫,中山必须要加快推动深中合作迈向纵深,协同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2022年,深中两市已签订《战略协作框架协议》,提出要在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规划、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六个一体化”。虽然在两地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两地深度融合仍存在差距。一是两地融合机制有待完善。尽管已签订合作协议,但两地在规划衔接、政策协同、项目联动、飞地经济模式等方面的对接融合,许多还停留在探讨阶段。二是土地资源瓶颈制约两地产业融合发展。中山土地面积相对较小,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40%,土地的“碎片化”现象较为严重,可用于承载重大项目的连片用地资源非常有限。三是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中山企业大多处于做生产配套的中低端产业发展阶段,产业招商更多的是针对单个项目招引而“轻链条”,不利于整体融入深圳产业链。四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待优化。长期以来,连接深中两地的交通路网相对单一,未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中通道通车后如通行成本过高,也不利于两地产业协同发展。五是对标深圳一流的营商环境存在差距。深中两地在深层次合作上面临较多制度和政策屏障,政策制度上还没有实现两地“同城化”服务。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两地深度融合对接机制

建立以两地政府主要领导为召集人的联席会议机制,实质性推动深中融合发展。联席会议由两地市政府分管领导共同召集,两地市级相关部门和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等成员单位参加,深中两地发改部门共同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推进,通报进展情况,加强督察检查,加快深中融合发展。

二、拓宽产业融合发展承载空间

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镇村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打破土地低效利用、碎片化瓶颈,改造腾挪的土地资源优先用于支持两地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强链补链。高标准合力建设一批现代主题产业园作为深中两地产业融合发展主要载体,同时引入深圳“深创投”“招商局”等国企,在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等区域与深圳共建特色产业园,合作推动园区投资建设、产业招商、运营管理等,打造一批深中合作共建园区示范标杆,拓展两地产业融合发展空间。

三、健全深中两地产业链协作

目前深中两地产业协作侧重于单项目合作,需要两地政府通过规划和政策等引导两地产业有序转移,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在两地间清晰布局,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先进产业集群,促进两地产业链协同发展。此外,加快推动两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跨区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基地,谋划“虚拟大学园”,实现科技创新互利共赢发展。

四、构建深中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研究深中通道收费模式,布局深中跨市往返公交线路,缩短两地通勤成本和时间。积极推进对接深中通道的交通网络建设,重点强化重大平台与深中通道交通要道之间、重大平台之间、重大平台与中心城区之间快速通道的对接。探索研究深中两地地铁线路、轨道交通直达互通的可行性。

五、打造深中无差别营商环境

全面对标学习深圳,在提升审批效能、服务企业上集中发力,以深中两市企业家、市民、群众满意度为准则,重点在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方面形成同城化。消除政策壁垒和落差,增强政策辐射带动作用,探讨深圳政策在翠亨新区试点先行,从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协同对接。探索新型人才住房保障机制,与深圳合作打造生活环境宜居、配套设施完善、跨洋通勤便捷的高端人才社区,共同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

深中通道对中山来说,是机遇,也是重大挑战。中山要承担起重任,破解深中两地深度融合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把握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机遇,突出“融”字内核、强化“干”的精神,坚持以改革思维突围破局,推动与深圳深度融合,为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