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民建中山市委委员徐克伟代表民建中山市委会发言
新年伊始,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擂起金鼓,发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的最强音。光电产业作为我市着力培育和打造的新“十大舰队”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强。目前,我市在半导体照明方面(以木林森为代表)、光学冷加工方面(以联合光电、舜宇光学为代表)的产能规模较大、行业集中度较高。据工商登记系统显示,经营范围包含“光电”的企业3122家,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605家;经营范围包含“光学”的企业912家,其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383家。
我市光电企业在平板显示集成、感知光学镜头技术、激光显示及打印技术、高速激光器技术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集群在全国影响力还偏弱,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缺乏高精尖产品,与珠江东岸交流协作不够充分,未形成复合式集群共生共赢的发展模式。二是虽然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相继建立,但人才缺乏仍然是企业发展的一大痛点。三是缺少对成长型企业的个性化扶持,部分成长性较好的初创企业因产值、税收强度等原因未能拿地,不能沉下心来长期稳定在中山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着力补齐补强产业链
光电产业门类较多,要结合中山现有优势,聚焦灯具照明、先进光机组件、激光技术装备、智能新能源汽车光电配件等几条主线,积极吸引和培植上、中、下游企业;加大对重点、国家战略性产品、项目、领域的支持,培育“链主”,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主动对接深圳新型显示(AR/VR)、智能驾驶等产业集群,推动光电配件、光机组件等产业主动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积极承接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推动传统灯具照明产业向未来智慧城市的产业升级,探索建设“智慧照明+智能驾驶+5G通信”智慧城市示范园区。
二、壮大产业人才队伍
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完善和强化我市光电产业人才梯队建设,形成面向生产制造、研发设计、高端技术储备和引领三个层次的人才供给通道。积极引导中山培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落地服务中山企业,强化高端人才引入机制。建立光电产业人才库,采用灵活政策招引、用好深圳高端人才资源,构建“深圳创新力量+中山产业基础”的产业创新链,让“科学家创新”和“工程师创新”联手形成强大合力。
三、完善高端技术储备
推动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等技术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交流,助力其成为光电企业的“最强大脑”,引领我市光电企业走向高端制造和产业升级;建立专业专项孵化器,加速高端光电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完善中山光电产业链。积极推进深中产业一体化、科技创新一体化,加强与深圳光学和光电子协会互动合作,组建中山市光电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结合实际开展项目评审研究,定期探讨解决光电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卡点问题。
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部分成长型企业虽然暂时实力有限,但有较强的增资扩产意愿。这类企业对于产业补链有重要意义,建议参考借鉴其他地方先行先试经验,出台政策对用地指标优先予以保障,对土地出让底价给予适当优惠。另外,可出台专门政策,鼓励初创企业通过联合拿地、工业上楼等形式,集约利用土地。
五、加大金融贷款支持
将光电企业建设项目列为市产业投资支持重点范围予以优先支持,尽快成立中山市光电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政府主导基金投资,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光电产业培育,鼓励国有资本以土地和房产的形式入股光电企业。积极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成为高端光电产业园建设,对光电企业租用园内厂房给予一定租金补助,集聚一批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打造特色鲜明的光电产业示范园区,并适时申报省级特色产业园。